公元629年,吐蕃第32代贊普朗日鬆贊被人毒殺,其13歲的兒子松贊干布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其後,松贊干布在其叔父論科耳和宰相尚囊的扶持下,經過3年的征剿,掃平了內部叛亂,於公元632年,率領族人跨過雅魯藏布江,遷都邏些(拉薩)。公元644年,松贊干布外徵羊同,殺死了羊同王,將羊同的廣大區域和子民納入吐蕃。由此,松贊干布統一了西藏,建立起了強大的吐蕃王國。
與此同時,在距離拉薩數千公里外的長安,大唐王朝也在李世民的統治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繁盛富饒的唐朝,也對周邊各個部族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李世民也因此被各部落尊稱爲“天可汗”。松贊干布久仰大唐盛名,於是萌生了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想法:他要和大唐聯姻,娶大唐的公主爲妃。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不遠千里趕赴長安,向大唐求婚,不過他遭到了李世民的婉言拒絕,沒有成功。使者回到拉薩後,向松贊干布陳述了求婚失敗的原因,是因爲吐谷渾王在從中作梗。自尊心備受打擊的松贊干布,決定武力討伐吐谷渾部,同時兵犯大唐邊境鬆洲。戰事持續而膠着。最終,依靠一次突襲,唐軍打敗了吐蕃軍隊,迫使松贊干布退兵。
公元640年,戰敗的松贊干布派出宰相祿東贊,再次來到長安向大唐求婚。李世民不願邊疆再燃戰火,答應了松贊干布的請求,詔命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文成公主其實只是一位宗室女。關於她的身世,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史學家認爲,文成公主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李道宗爲送親使,護送文成公主前往邏些。松贊干布則“親迎於河源,見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由此可見,松贊干布對這位大唐公主的重視。
作爲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李世民給文成公主置備的嫁妝極爲豐厚。除了琳琅滿目的珠寶、金銀古董和各類書籍外,最珍貴的,莫過於一尊釋迦摩尼12歲的等身佛像。這尊佛像至今還供奉在大昭寺內,成爲西藏佛教徒一生嚮往和膜拜的聖佛。文成公主入藏後,受到了松贊干布的極大禮遇,他不但親自爲文成公主加冕,還封她爲王后,地位居於所有王妃之首。同時還專門爲文成公主修築宮殿,並在宮殿的壁畫中詳細描繪文成公主艱難入藏的歷程,以及她抵達拉薩後所受到的空前禮遇。
松贊干布還命人在大、小詔寺裏建造文成公主的彩色塑像,以供藏人朝拜。當然,文成公主也帶去了大唐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如烹飪、紡織、醫藥、蠶桑等。所以,她的和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聯姻。她不僅爲大唐王朝爭取到了和平的發展環境,更爲重要的是,文成公主是第一個把中原文化的種子播撒在西藏高原的使者,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化拓荒者。文成公主入藏後,吐蕃和大唐的關係從此進入了蜜月期。松贊干布始終以“子婿”自居,雙方在政治、軍事、文化、商貿等領域互通有無,相互學習,使得藏漢成爲了一個共同體,就像詩句“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所描寫的一樣。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一度無比悲痛。雖然她是奉詔和親,之前和松贊干布並無愛戀之情,但9年的夫妻生活,讓她深深地愛上了這位雄才大略的贊普。松贊干布的英年早逝,讓她措手不及,痛不欲生,長久地陷入了對夫君的深深思念當中。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沒能生育子女,按當時大唐的規矩,和親的公主在丈夫去世後,可以返回長安。但文成公主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要繼續留在西藏,繼續爲藏漢的世代友好做出貢獻。於是,文成公主孤獨寂寞地在西藏整整生活了30年。期間,她始終關懷藏民,關心吐蕃,爲吐蕃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爲她舉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禮,大唐也專門派遣使者弔祭。公主去世後,她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吐蕃民衆的無比尊敬和愛戴。他們在公主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建起了寺廟,供奉她的塑像,用藏人最爲尊敬的方式對她常年祭祀和膜拜。屬於文成公主的寺廟裏酥油燈終日不滅,香火鼎盛,經聲繚繞。在吐蕃民衆的心裏,文成公主就是菩薩娘娘,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佛”。屬於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改編成藏戲,在魏巍的雪山之下持續上演千年,讓人百看不厭。1300多年來,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上,在世界屋脊的任何地方,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文成公主的所散發的氣息,還能感受到她的無處不在,還能觸摸到她給西藏留下的深深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