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寺不僅有精美的建築和珍貴的文物,也以”辯經”聞名,辯經是辯論佛教教義的修行課程,是藏傳佛教喇嘛攻讀佛法的必經方式。
關於色拉寺這個名字來源有兩種說法。說法一:色拉寺在建寺之前,烏孜山麓上開滿了野生的玫瑰花,而野玫瑰的藏語發音正是“色拉”,而名“色拉寺”。
說法二:色拉寺在奠基興建時突然下了一場很大很猛的冰雹,冰雹在藏語中的發音也是“色拉寺”,故該寺建成後取名為“色拉寺”。
海拔:3700米
位置:位於拉薩市的北郊
與布達拉宮距:距離布達拉宮7KM左右,乘車約二十分鐘可以到達。
與大昭寺距離:距離大昭寺6KM左右。
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寺廟以一個大殿——措欽大殿和三個紮倉——吉紮倉、麥紮倉、阿巴紮倉(經學院)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佈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色拉寺早期建築以麥紮倉、阿巴紮倉為中心,後經歷代增修擴建,才具有今天的規模,所以平面佈局上無整體規劃。但色拉寺的建築密而不擠,雜而不亂,因地制宜,主體突出,體現了格魯派大寺的特有風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措欽大殿是色拉寺最大的建築,由108根大柱子支撐,在舉行宗教儀式的時候,可以容納8000余名僧人。殿內供奉著寺院創始人釋迦益西的塑像,塑像頭頂的帽子十分獨特,上面書寫梵文,這頂帽子是他在內地講經時明朝永樂皇帝親自賜予的,可以親自前去發現一下。除了措欽大殿,色拉寺還有一座馬頭明王殿,殿中供奉著色拉寺最為著名的馬頭明王像。傳說這一尊馬頭明王神像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散步時聽到了馬嘶鳴的聲音,沿著聲音向地下挖掘而出的,所以在藏傳佛教的傳說中具有強大的辟邪法力。這裡也是信眾們參拜沙拉寺的重點,可以加入到信徒的隊伍中參拜一下,為自己祈福辟邪。
另外,在色拉寺東北方有一個曬佛台,這裡可以鳥瞰整個色拉寺,每年雪頓節期間,這裡都要舉行曬佛儀式,與哲蚌寺曬佛同為雪頓節的盛大儀式。
辯經,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藏語稱「村尼作巴」,意為「法相」,是藏傳佛教喇嘛攻讀顯宗經典的必經方式。多在寺院內空曠之地、樹陰下進行。雙方唇槍舌劍,言詞激烈,辯論者往往借助於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儘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對方。辯論場上的熱烈氣氛使遊人也深受感染。辯經非色拉寺所獨有,但是在這邊的辯經是比較大型且知名的。
三點開始,身穿紅袍的僧人們一一入場,簡短的開場儀式後,辯經正式開始。幾十名喇嘛分為各種組合,站立者發問、席地者則答辯,全程使用藏文溝通,辯論話題涉及藏教佛學等方面。
隨著辯經活動的深入,最有特色的畫面開始呈現,站立者面對對方,採用各式各樣的手勢和豐富的肢體動作,甚至怒目而視、手揮念珠、單腳獨立並大力擊掌以壯聲威。他們或在提問時高舉手臂向下劈落;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信仰的力量來戰勝對方。
大部分遊客不管亞洲遊客還是歐美遊客,基本是聽不懂辯經僧人們在辯論的內容,也不知道辯經的勝負。那麼遊客在觀看辯經的時候到底是看什麼呢?其實不懂藏語,在辯經中一樣可以覺得精彩,就猶如他們的專業辯論,很多手勢和咄咄逼人逼人的聲勢,可以大大感受當下的張力,和他們對辯論探討佛理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