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一座宮堡式建築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於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整座宮殿具有藏式風格,高200餘公尺,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由於它起建於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築彷彿與山崗融為一體,氣勢雄偉。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高七層。紅宮,最主要的建築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共有五座,分別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
宮殿內珍藏著大量佛像、壁畫等文物,是藏族文化的藝術寶庫。布達拉宮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裡,主體建築為紅宮和白宮,紅宮以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堂、經堂為主,白宮則是達賴喇嘛處裡政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大都繪有色彩絢爛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計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又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其中包含興建布達拉宮、松贊干布與 文成公主成婚等重要事蹟在牆面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描繪。
唐貞觀三年(629年),當松贊干布屆滿13歲的時候,統一的吐蕃王朝遭到沉重的打擊,國王朗日松贊被人毒死。與此同時,父王諸臣和母后諸族一起舉兵叛變,工布、達波、娘波等地盡為叛亂者所據。不僅如此,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勢入侵,雅魯藏布江北的蘇毗舊貴族也圖謀“複國”,這些勢力紛紛向吐蕃進兵發難。松贊干布繼承父位,成為吐蕃第33代贊普的重任。其依靠新興勢力,徵集了萬餘人,組成了一支精銳的隊伍。經過3年征戰。平定了內部叛亂,穩定了局勢,再次恢復了吐蕃的統一在位期間(629-650年),平定吐蕃內亂,極大擴張了吐蕃王朝的版圖,使吐蕃成為青藏高原的強國。確立了吐蕃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法律等制度,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從唐朝引入科學技術以及曆法。松贊干布與其王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人,至今仍受藏族人尊崇。
布達拉宮入內限制 最接近高原的聖殿-布達拉宮,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民心中,這座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普陀之意)。它是著名的吐蕃,松贊幹布所創建的布達拉宮,西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決定重建布達拉宮,經過多年不斷建造堆積。直到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後,才最終成就了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旅遊旺季期間:5月~10月,為保護木製建築結構,布達拉宮實行預售與限售結合的賣票制,每天參觀人數限制2300人(散客票約700張),參觀時間由旅遊局電腦編排,每位導遊只允許帶10位遊客,在規定的旅遊路線1小時以內完成參觀。西藏的旅遊淡季為11月~3月,但卻是川藏地區藏族同胞朝聖旺季,這段時間遊客事先申請預約券,參觀時間一樣按旅遊局電腦編排,但不受限人數及參觀時間。